服务热线

18731267886
当前位置:首页 > 滋补药材常识

老祖宗的智慧:茯苓方剂知多少,简单辨别茯苓真伪 - 中药饮片代工

发表时间:2020-08-29 09:07

历代以来,关于茯苓的诗词有很多,比如浓煮茯苓饮,细研松柏脂。虽名为节物,未必合时宜。”又比如“岂是栽松待茯苓,且图山色镇长青。他年行脚不归去,留与人间作画屏。”

从以上诗句中,我们可知,在很早以前,人们就有日常食用茯苓的习惯,并且,对于茯苓的生长特点也摸得门清。许多药师或者医师们不惜以身试险,不断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方剂,直到研制出满意的方剂为止。


正逢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的关键时期,由此可知,中医药比起西医来说,具备一定的先天优势,此外,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中医药学沉淀,足以证明药材方剂具有独特的魅力。

宋徽宗时期编撰的《圣济总录》中记载称:小儿痫病瘥后,血气上虚,热在皮肤,身面俱胖。葳蕤、葵子、龙胆、茯苓、前胡等分,为末。每服一钱,水煎服。”能够对“痫后虚胖”人群有益。

此外,《圣济总录》中还记载了茯苓的另一个方剂称:肉苁蓉、鹿茸、山药、白茯苓等分,为末,米糊丸梧子大,每枣汤下三十丸。”能够对“肾虚白浊”人群有益。


南宋时期编撰的《仁斋直指方》中记载称:白盐一两并筑紧固济, 一日,出火毒,白茯苓、山药各一两。为末,枣肉和蜜丸梧子大。每枣汤下三十丸。盖甘以济咸,脾肾两得也。”能够对“漏精白浊”人群有益。

至于想要辨别茯苓的真假非常简单,拿一颗茯苓块在水泥地上用力划,没有痕迹为真,有白色痕迹为假;真茯苓块泡水后没变化,假茯苓块泡水后容易散开。